农历十月初一,苏中附校高一小匡班,寻访越州士风骨,开启了一场盛大的人文之旅。
风雅兰亭
齐诵《兰亭集序》,
在声音中重温风雅。
于茂林修竹中缘山而上,
山间溪流纵横,
仿佛时光倒流,梦回魏晋。
展开画扇,挥毫泼墨,
或描红或创作,
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兰亭记忆。
围坐在曲水旁,
饮“酒”吟诗,
感受1600多年前的风雅。
人间鲁迅
鲁迅,绍兴的金名片之一。
街巷水道、青砖灰瓦之间,
闹市之中的鲁迅故居,
静静地等待着小匡班同学的寻访。
行走在鲁迅彷徨过的一街一巷时,
纸面上的经典,
才真正被激活了生命。
百草园中忆童趣,
三味书屋品诗书。
与大师对话,
揭开鲁迅精神世界的内核。
绍兴师爷
我有笔如刀,
天下师爷出绍兴。
绍兴师爷是特殊的时代产物,
是一个独特的智慧群体。
师爷纪念馆中,
同学们分析“无绍不成衙”
这种独特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
感悟师爷文化折射出的绍兴精神,
品味千百年来越地“士”之风骨。
越剧风情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来越州,不可不听越剧。
国家一级演员、戏剧家协会会员杨丽芳老师
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越剧的魅力。
杨老师讲述了越剧的历史渊源,
并现场带妆表演唱,
袅袅越音中尽是文化与深情。
最难得的是,
杨老师将越剧演员的精神品格
进行创造性转化,
指导小匡班的孩子们运气、发声,
站姿挺直,目光专注。
经杨老师的现场指教,
孩子们元气满满,精气神十足。
圣哲阳明
追寻阳明先生脚步,
同学们的第五站来到了阳明故居。
从龙场悟道到天泉证道,
在心源厅中的光影变化之中,
同学们了解了阳明先生的一生。
“古之教者,莫难严师。
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同学们在阳明像前,
共同向阳明先生像行拜师礼,
以尊“师道”。
孑民气象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小匡班同学的第六站,
走入蔡元培先生的故居,
先生虽自号“孑民”,
但胸怀满腔爱国热情,
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
带着对先贤的崇敬和对未来的向往,
同学们在历史的遗迹中寻觅,
探寻蔡元培“兼容并包”之体现。
现场演讲
研学之旅接近尾声,
如何传承和弘扬“士风骨”,
小匡班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成演讲。
孑民图书馆的背景,
恍若阳明先生当年悟道的龙场,
于罅隙之间,
为生命照进了光亮。
以下为部分同学分享:
我们对于“士”的特征的理解,第一是开创性。王羲之的书法奠定了当代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开创了行书笔法的新境界;王阳明的心学也是思想文化领域上由外而内,由表到里的飞跃。其次是时代责任感。师爷身上所体现的舍己为社会的品质,在化解中国官僚政治中重大缺陷,沟通中央与地方,弥补官民缺乏的联系上起到重大作用;同样,鲁迅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中脱胎换骨,使封建思想文化方面自上而下动摇,使中国迎来觉醒和复兴。最后是一种“敢”。勇于开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突破。“士”在“敢”之中还应有一种从容的态度,正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所表达出来的直率,言行合一的自我信任,“敢”而从容的态度。
——第七小组金乐添同学
士不仅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更是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更是时代精神的发掘者、继承者和发扬者,于时代中奋进,改变时代、影响时代。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士风骨使中国的士不同于西方学者,在国家危难面前选择挺身而出而非自我保全。例如明朝名士王阳明,以阳明心学,传播自己“心即理”的思想,改变时代现状,尝试拓宽人们的思想。又如周树人,以笔为矛,以文为药,唤醒医治黎民们麻木的心灵,将一生奉献于针砭时弊,痛击那黑暗的时代。
——第五小组王笑谦同学
走过这座鲁迅先生、蔡元培先生生活过的绍兴城,我们感受到他们拳拳的赤子之心。鲁迅先生有句很著名的话叫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前半句是“温良”一词的立体体现,即有底线、有原则,而后半句则是对这一次的最佳诠释,温润、善良的精神骨气。蔡元培先生则始终坚持着他的赤子之心:男女平权、兼容并包,并且一生践行。成人之思,在此理解为“成全”。不得不提到两位教育家,一为王阳明先生,二为蔡元培校长。阳明先生所到之处先兴建书院,将阳明心学广泛播撒;蔡元培先生则教育救国,不但崇教育,也提倡美育、科学。
——第二小组朱潘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