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正值上巳,苏中附校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们,沿着先贤的足迹,“寻访越州士风骨”,采撷绍兴人文历史中的点滴精粹。
第一站 风雅兰亭
吟咏流觞曲水,赏撰书文妙迹
上巳,是干支纪日历法中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古人会在此时举行清洗仪式,驱逐秽气,清净身心。永和九年的上巳日,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亲朋子侄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小匡班同学们抵达兰亭景区的次日,正是今年的上巳日,在穿越千年的历史机缘之中,同学们在曲水流觞的故地,齐诵《兰亭集序》,效仿先贤风雅志趣,重现曲水流觞之娱。
兰亭之风雅,不仅在于碧梧修竹的隐逸之风,更在于曲水流觞的赋诗之雅,小匡班的少年们在此亦品黄酒奶茶,悟兰亭诗歌,或是现场吟诵《兰亭集》中的诗歌,或是在手帐页上创作了小诗,赓续千年风雅。王羲之亲笔的《兰亭集序》以其飞鸿游龙之姿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小匡班同学们在王右军祠中鉴赏了历代《兰亭集序》摹本,并对比了不同摹本中的21个“之”字,揣摩写法,反复临摹,在扇面上完成“之”字书法作品,并在拓下了镌有“曲水流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印章。春日里,以书法绘制扇面,盛夏时,风里就会带上兰亭竹林的清雅气息。
第二站 人间鲁迅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是同学们最为熟知的经典作家,他的经典名句、人物形象同学们早已熟稔于心。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跳出书本之外,触摸到鲁迅生活之处的一砖一瓦,行走在鲁迅彷徨过的一街一巷时,纸面上的经典,才真正被激活了生命。在这次旅程中,小匡班的同学来到鲁迅故里,从实地考察中,感知鲁迅的生平和精神。
徜徉在素未谋面却早已熟知的百草园中,同学们兴奋地念着背诵过的句子,寻找的鲁迅童年时那树叶上长吟的鸣蝉和轻捷的叫天子,但斗转星移,世事沧桑,百草园中的草木是否一如当年呢?细心的同学记录了现实中的景物,并与鲁迅笔下的事物一一对比,探寻文字与现实的幽微罅隙。
纪念馆一楼至二楼图文并茂,展示了鲁迅的一生历程,鲁迅作品的文字也镶嵌于其中。这段旅程,交融了文学与历史,思想与社会,过往与现世,同学们齐诵鲁迅的《自题小像》一诗,让鲁迅精神随着少年们清亮的嗓音,在辉煌而温暖的光线之中升腾,回荡在纪念馆和同学们的心中。
第三站 绍兴师爷
无绍不成衙,幕者不啻万家
“绍兴师爷”是明清时期幕府制度与绍兴特殊的人文、地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是兼具地域性与专业性的社会群体,占据清代幕友主流位置,在政治舞台、社会生活中作用显著。同学们在绍兴师爷纪念馆中分析“无绍不成衙”这种独特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从理性的视角,全面分析人文历史现象。
“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绍兴师爷”身上熔铸了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精髓,明清以来很多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绍兴师爷的身影。即使不居于庙堂之上,也以寸身末力参与天下大事之治理,为国为民奉献一份力量,这就是绍兴师爷的“士”之精神。
第四站 越剧风情
尺调弦下哀婉情,起调拖腔意无穷
“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 伴着融融的夜色,小匡班的少年们聆听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杨丽芳老师带来的越剧课程。别开生面的演出,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旅程中别具风韵的一段记忆。对艺术有着敏锐触觉的同学们,还将越剧与家乡的昆曲相比较,细致探究了江南戏曲艺术的幽微婉转与博大精深。
第五站 孑民气象
兼容并包,光风霁月
第五站,小匡班的同学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故居。蔡元培先生是著名教育家,曾在北大开“学术”、“自由”之风。带着对先贤的崇敬和对未来的向往,同学们在历史的遗迹中寻觅,探寻蔡元培“兼容并包”之体现。
第六站 圣哲阳明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同学们一起向圣哲阳明行拜师礼,表达对阳明先生的崇敬和对心学的求知。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同学们通过影片,了解了阳明先生的一生,感受了一代圣哲的少年志向、中年求索、晚年大悟,丰富了哲学、历史和文学知识。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充满了哲思的“四句教”是王阳明在五十六岁时将自己的思想归纳总结而得出的精髓,同学们结合这四句和学习过的哲学知识,对心学给出了丰富生动的阐释。
身为明朝一代圣贤大儒,王阳明影响后世深远的,除了其光辉学说,更有尚武精神:习武善战,以趋报国。同学们在天泉证道广场模仿阳明先生当年三箭威服,感受阳明先生的精湛武艺的同时也学习“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兵法要义和心学智慧。
稽山苍翠万载,越人风骨千年,同学们实地感触的绍兴,超越了普通读物中对江南金玉膏粱之地的刻板印象,而是熔铸了兰亭之千年风雅、鲁迅之刚劲风骨、阳明之大哲风范、孑民之兼容风度、越剧之哀婉风韵的深厚之文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趟旅程,不仅让语文、历史、政治、地理课本中的知识活了起来,还让同学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培养了综合性的思维,锻炼了探索的能力,将知与行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