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附校 | “共生课堂”带你拾“阶”而上
日期:2024-12-25 08:25:56  浏览量:549

风动起微漾,鸟栖发清响。

万物在关联中交互,

课堂,亦在共生中生长。

 

 苏中附校第五届共生课堂教学研讨周

如期而至。

三个学部的全学科共同参与,

探索“阶式训练”之径。

在高度关注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中,

让素养在和谐共生的课堂中提升,

让成长在课堂中被看见。

 

 

 

中小学会课,精准点评

 

一、语文

 

—姜子璇老师执教《<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

上课班级:五(3)班  

在这节《中国民间故事》阅读课上,学生们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深入探索了民间故事。课程开始时,学生回顾旧知并分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结构特征。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习“三迭式”结构,比较不同文本,总结故事中的美好愿景和人物品质。最后,学生们尝试自主创编故事,强化了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传承。整个教学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高明园老师执教《孔乙己》

上课班级:九(3)班  

本次备课基于共生课堂阶式训练理念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初识孔乙己复杂的人物形象。接着,将目光投向文中冷漠、麻木的看客群体,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之后,聚焦于小伙计,挖掘儿童视角的独特写作特点。最后,增设一句话主旨句,将之前的分析层层递进、融会贯通,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实现课堂上师生、文本与生活的共生共长。  

专家评课

 

姜老师这次的课很有新意,将中国民间故事整本阅读和创意读写有机融合,既把握了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故事特征,体现了群文阅读的比较策略,又体现了由读到表达的策略迁移。课堂上以发现、探究、运用三迭式结构,进阶式指导学生现场创编、修正民间故事情节,架起了读写联结的桥梁,目标清晰,任务清简,训练扎实,课堂以学为中心,灵动而有效。

——小学部陈飞副校长

 

 

高老师的这节课能设计贴切的任务情境,并有合适的分解任务。大任务是“将《孔乙己》一文设计成展板”,四个小任务分别是“设计孔乙己造型”“描绘看客群像”“勾勒小伙计的神态”和“撰写展板主题句”。任务分别指向小说的人物、环境、叙述视角和主题。四个任务之间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在交融中不断推进,体现了共生课堂分层推进、多轮训练、螺旋提升的阶式训练的特点。

——徐飞副总校长  

 

二、数学

 

——葛卉老师执教《比例的意义》

上课班级:六(4)班 

比例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已有比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比例的意义的建构过程。课堂上学生通过对巴黎奥运会中国队入场图片的放大和缩小,初步体会比的运用,再试着画图来体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接着从身边的国旗入手,以实际数据探究出最简整数比相同或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最后回到奥运会上的其他国家国旗,寻找能组成比例的国旗,整理和归纳比和比例的区别。

 

——朱拯老师执教《分式方程》

上课班级:八(6)班  

本次共生课堂围绕阶式训练、分层教学展开。第一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学生能理解分式方程定义,并能依据定义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同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第二层次是对第一层次的深化,要求学生更熟练地解出复杂一些的分式方程。上完之后,结合各位评课老师的建议,我发现这节课还有很多改进空间,即可以对问题再次深化:在分式方程加入参数,应该如何研究?结合之前的两个层次,这节课对阶式训练的实践会更加生动有效。

专家评课

 

葛老师从什么是比例、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组成几组比例逐级而上,训练有层次、有梯度。朱老师则从什么是分式方程、怎样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训练有深度、有效度。两节课都能满足数学课堂阶式训练的基本要求:1.夯实基础,满足所有学生的基本需求;2.巩固提升,锻炼所有学生的基本能力;3.综合应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教学过程中训练的具体形式还可以更丰富,如:1.直接设问,公式、定理等知识的直接使用;2.变式追问,改变已知条件或推广一般结论(从特殊到一般)、互换已知和所求等;3.探究提问,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深度思考、发散思维。

 ——初中部朱海峰副校长  

 

、英语

 

 

 

 ——管丽楠老师执教    《5A Hobbies (Extended reading)》

上课班级:五(4)班  

 

这节课选取了学生喜爱讨论的话题“爱好”相关的绘本,体现了“人与自我”主题,深度挖掘绘本的主题意义及育人价值。从读前读中及读后三个环节入手。通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实施路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逐层递进,设计对应的教学设计,与共生课堂三级学习活动进行逐一匹配。读前通过复习单元知识点,导入话题,激活学生的已知;读中通过问题引导等方式带领学生获取与梳理语篇内容;读后让学生利用Scoop复述法,概括整合绘本内容。  

——黄慧玉老师执教《8A U7 Integrated skills》

上课班级:八(4)班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基于逆向教学“以终为始”的教学理念,教师以结果为导向,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难度层层递进的听说训练来教会学生如何来讨论天气和温度,最后形成一个播报全球各地天气报告的大活动。在课堂中,遵循阶式训练的原则,教学活动设计由易到难。每一步给学生搭建好支架,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迁移创新能力,并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到达这节课堂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 

专家评课

 

管老师在这节绘本融合复习课,选用“跟上兔子”系列绘本A Big Basketball Fan。管老师聚焦“爱好”这一话题,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故事内涵,主题定位准确。本节课创新运用SCOOP故事复述模型,围绕故事背景、主要人物、问题、事情经过和问题解决等五个方面带领学生学习故事文本。教师依据共生课堂三级学习活动目标,层层推进教学,运用了激趣导入、问题引领、视听结合、情感体验、思维拓展等方式方法,带领学生完成对故事的学习理解,学生最终能够借助模型支架复述故事大意。在迁移创新环节,教师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任务,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和思想观点,为案例主人公提出发展兴趣爱好的建议,达到了基于学习主题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小学部教务处刘艳主任  

 

黄老师的这节听说课充分践行基于逆向设计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其主要特点有:以终为始,结果导向,让“学”的目的更明确。评价前置,以评促学,让“学”的过程看得见。聚焦任务,注重迁移,让“学”的结果更持久。

 

这节课预期结果为make a weather report,导入视频What is included in the weather report?让学生对学习目的心中有数。接着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使学生获得完成核心任务所需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准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weather report,分享学习结果,展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迁移创新能力。

——汪建树老师

 

四、综合

 

——丁笑含老师执教《色彩的明度》

上课班级:五(5)班  

这节课聚焦于"明度"这一细腻而深邃的概念,通过一系列设计的观察与对比活动,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从而深入领悟色彩明暗交织的艺术魅力。本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抛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们大胆设想、主动求知,在互动交流中逐渐归纳出明度变化的规律与技巧。课堂尾声,师生齐心协力,携手创作了一幅层次分明、明暗有致的海洋世界画卷,不仅展现了色彩的魅力,更凝聚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梁爽老师执教 《黑暗中的一缕曙光——“世界中古史”复习》 

上课班级:高三(2)班   

本节课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在五年级的美术课之后,因此选取了“透视法”这一美术技法的产生作为导入,看得见从五年级到高三,从对于色彩图像的直观理解到能够去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充分发挥一轮复习对历史阶段特征梳理的功能,并配合阶梯式训练,熟练地掌握并使用中古时期的欧洲相关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去解决历史问题。 

专家评课

 

丁笑含老师执教的《色彩的明度》一课,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生动有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运用进阶式教学模式,由易到难,有梯度地安排学习活动。首先,老师以图片对比、互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色彩明度的含义,并探讨色彩明暗与深浅、浓淡的关系;接着,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感知色彩渐变的表现力,并通过范画教会学生调色;最后,创造情境,让学生运用色彩明度渐变进行创作,共同绘制明暗交错、立体灵动的“海底世界”图。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辨别、思考、实践,掌握了色彩明度渐变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也提升了观察力、思辨力和创造力。

——小学部丁正梅校长  

 

小学美术丁笑含老师和高三历史梁爽老师都以任务为驱动,运用阶式训练,为满足学生需要、解决学生问题、引领学生发现,连续搭建最近发展区,有效体现了师生、生生共生的课堂氛围。丁老师通过让五年级的孩子们感知明度的变化,以绘画方式进行艺术表达;梁老师通过一道有关透视法的高考真题和一组组中世纪画作,引导学生以历史的方式对艺术作品展开思考,对历史的表达也逐步从形象的绘画凝练到抽象的文字。通过这两节课,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从直观感受到学习分析探讨现象后的背景,从懵懂感知到不断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

——教师发展中心张巍然主任  

来自五个不同学科的八位老师,

围绕“共生课堂之阶式训练”,

精心呈现了八节

精彩纷呈且独具匠心的研讨课,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苏中附校总校长黄厚江老师

为八位老师颁发开课证书。

 

精析课例,深悟思考

 

刘艳老师以五年级的一节英语绘本融合复习课为例,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考全过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共生课堂阶式训练的注意事项。刘老师借助课例,呈现了如何从单元教学主题体系入手以找准课时定位,如何开展深入的语篇研读以挖掘其背后的育人价值,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和组织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其中,重点举例说明了“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对达成共生课堂三级学习活动目标的关键性作用,即先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再对照学习目标设定评价任务,最后设计嵌入评价任务的学习活动与活动步骤,帮助学生经历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能力,形成素养。

——刘艳老师 

 

马老师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例,分享了基于教与学共生的“阶式训练”策略。本节课从电子产品中的贴片电阻损坏引入,设置了学习贴片电阻读数方法、测量阻值大小并验证其与标称值是否相符、体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等环节,用一个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过程中,老师不断为学生搭建台阶,从欧姆定律的公式到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从零散的元件到完整的电路,从定值电阻到小灯泡,从阻值较小到阻值较大,学生的基础在夯实,思维在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同时得以生长,最终在踏实的脚步里向目标迈进,在属于自己的学科舞台上勇敢创造。

——马泽宇老师 

 

主题沙龙,共探阶式练

 

在共生课堂主题研讨沙龙上,一场关于共生课程“阶式训练”的深度交流热烈展开。徐飞老师担任主持,与陈飞老师、朱海峰老师、张巍然老师共同开启这场学术探索之旅。

陈飞老师从语文学科出发,提出共生课堂的阶式训练应以终为始,通过分解评价设计实践活动,凸显总目标的关键地位。朱海峰老师则立足数学学科,点明阶式训练“阶”兼具台阶与阶梯的特性,强调夯实基础,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张巍然老师则以历史学科为依托,揭示阶式训练与构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紧密联系,以历史学科的点线面思维为例,阐述如何助力学生提升思维与认知能力,拓宽了阶式训练在综合学科的实践路径。

徐飞老师引述黄厚江总校长对“阶式训练”的定位:第一,课堂一定要训练;第二,课堂要有多次训练;第三,每次训练都要有所提升。同时指出,对“训练”的理解不可狭隘化,“训练”不限于做题、练习,还包括朗读体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

在各学科阶式训练的注意事项的讨论中,陈飞老师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教学的育人性,开展有标准的整合性训练;朱海峰老师指出数学学科要避免单一解题训练模式,注重多种思维的培育;张巍然老师指出历史学科需关注课堂起始处,搭建学习状态转换机制。

徐飞老师总结,“阶式训练”契合学习科学理论,体现螺旋提升的能力进阶的特点,希望老师们继续围绕育人、问题、整合、评价等要素展开对“共生课堂阶式训练”的深入探讨。

 

共生课堂,

不只是潺潺流动的溪水,

更是盘旋而上的云梯。

苏中附校人沿着共生课堂

拾“阶”而上,拥揽胜景。

 

文案汇总:黄心远

摄影:庄丽  付梦蝶  丁笑含

杨政  张良  张志超  王煦妍等部分老师

美编: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