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匡班的三道辩题,你更喜欢哪道?
日期:2024-12-25 08:18:37  浏览量:168

摘要:苏中附校高中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紫阳杯”辩论赛,启智育人。

 

辩论,辩的是天下之事,

更是属于自己的人生海海。

从生活追求到自我认知,

再到舆论真相,

一一呈现于场上。

借论广识,砥砺深耕;

凭论结谊,切磋琢磨:

苏中附校高中部

第二届“紫阳杯”辩论赛

便由此而始。

 

初赛风云乍起

 

初赛辩题为:

当代青年更应该追求活得有意义/有意思。

这抉择,

是深入内心价值的叩问,

切中成长困惑,挖掘生活本真,

提供广阔思辨天地,

让小匡班,尽情驰骋。

 

初赛以班级为单位对战。

各班辩手分别是——

高一1:吴钰凯、徐奕萱、张潇寒、韩成睿

高一2:吴  霜、褚语昕、吴政岑、邱洛狄

高一3:孙鹤轩、徐  靖、刘智恩、刘紫晴

高二1:唐紫涵、王笑谦、钮佳奕、胡宸衣

高二2:于皓铭、金乐添、张家睿、张  弛

高二3:朱潘琦、潘家米、徐紫洲、朱张奕

 

在辩论过程中,

辩手们精准解读概念,

于细处凸显我方之利,

巧妙弱化弊处,

悄然为我方观点筑牢根基,

主导辩论走向。

 

高一2班四辩褚语昕慷慨陈词:

“我方认为,当代青年更应该追求活得有意义,并不代表对“活得有意思”进行了全盘否定。追求“活得有意思”可以作为漫漫人生路上的几次歇脚,但绝不应成为大势所趋。正如阿图尔·舒兹内尔所说:‘寻找和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可以给自我带来成长的飞跃,带来更为高阶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也可以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像一潭死水一样停在原地,最终悄无声息地消逝。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着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怎能甘于停滞不前?当代青年器宇轩昂,当携豪情万丈去拥抱自己的月亮。”

 

在一番唇枪舌剑后,

高一2班、高二2班、高二3班获得初赛优胜班级,

德育处主任夏静老师为其颁奖。

 

 

 

高一1徐奕萱、高一2褚语昕、高一3徐靖

高二1胡宸衣、高二2张家睿、高二3朱张奕

获得初赛“最佳辩手”称号,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巍然老师为其颁奖。

 

 

 

半决赛精彩连连

 

半决赛辩题为:

“做自己”是当代年轻人的病/药。

这一辩题直抵当代青年的灵魂深处。

精准捕捉“做自己”在当下语境的双面性。

剖析青年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让观者在聆听中,深思、自省。

 

半决赛以年级形式对战,

正方为高一年级,反方为高二年级。

双方辩手分别是——

正方:徐靖、吴钰凯、徐奕萱、褚语昕

反方:朱潘琦、张家睿、朱张奕、胡宸衣

 

在质询环节中,

反方辩手目光如炬,直击关键疑点,

提问简洁有力,剖析逻辑漏洞,

正方冷静接招,思维快速运转,

或正面回应,论据扎实,

或侧面迂回,转换视角。

言辞交锋间,实现思维碰撞,

局势瞬息万变,精彩目不暇接。

 

高二年级一辩朱潘琦激昂立论:

“我们并不否认这个社会对当代年轻人的压迫,我们也不否认那些必不可免的、为了保护自己而做出的适当隐藏,我们只关注,当当代年轻人因为伪装而心力交瘁的时候,当当代年轻人因为表演而感到自我割裂的时候,当当代年轻人因为面具而缺乏自我认同,开始倒向怀疑、自卑和群体盲目性趋同的时候,“做自己”给了当代年轻人松一口气的机会。回归原始本心,直面自己、认同自己、接纳自己,把自己修炼成内心强大的个体,给自己一个疲倦的时候解脱的空间。社会的痼疾客观存在,而我们能改变的、能获得些许安慰的,便是生活中,那些大方成为自己,真正由自我掌握的时刻。”

 

统分之时,

现场同学对场上辩论的话题意犹未尽,

纷纷举手参与到讨论之中,

付家乐、李嘉奇、钱睿涵等多位同学

都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互动之后,

高二年级获得半决赛优胜年级,

高中部副校长倪倩老师为其颁奖。

 

 

 

高一2班褚语昕、高二3班朱潘琦,

获得半决赛“最佳辩手”称号,

副总校长孙栋梁老师为其颁奖。

 

 

 

总决赛巅峰对决

 

历经了初赛与半决赛的重重磨砺,

辩手们的思维已然锐变升华。

第二届“紫阳杯”辩论赛总决赛,

于12月8日,盛大演绎。

苏州中学辩论队指导老师崔宗祥老师拨冗而至,

担当特邀嘉宾。

苏中附校总校长黄厚江老师等莅临现场,

共同见证这场巅峰对决,

看一众青年才俊

于论道之中尽显英姿,角逐桂冠。

 

决赛由高二、高三年级对战。

高二年级教练为姜子璇老师,

高三年级教练为赵晓威老师。

双方辩手分别是——

正方:田润之、肖  遥、张煜辰、沈康祺

反方:朱潘琦、张家睿、朱张奕、胡宸衣

 

 

 

决赛辩题为:

网络舆论,让人们接近/远离真相。

该辩题深度契合当下网络时代的关键节点,

直面舆论场的复杂生态,

逼视其对真相探寻的切实作用。

真相的隐晦难明,

挑动着辩手与观众的敏锐神经,

促发激烈且深刻的思考与论争。

 

高三年级四辩沈康祺沉稳发言:

“在这场辩论的最后,请大家先同我一起回归辩题中的“网络舆论”本身。在现代语境下,我们太容易将“网络舆论”同在背后引导它的人联系起来,却忽略了它本身其实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它的诞生,就如同锄头、镐子这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一样,是基于人的需求而生发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具有探索世界的需求,却没有独自完成追逐真相的能力。而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群体性力量,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发挥了作用。那么此时,它的存在就带了一种中立性的客观色彩。我们也应回归其生长的源头,即以群体力量助力个体接近真相。”

 

崔宗祥老师大赞双方辩手。

正方聪慧,将证伪纳入真相概念,

预设反方攻势;

反方善思,从舆论场信任度、

自我洁净能力等方面反驳。

而老师以喻舆论搅浑水,

教导学生如何延展话题,

鼓励大家在变革的时代,

借辩论之磨砺,学自保、迎挑战。

且对学校搭建辩论平台,

助力学子成长之举,深表认同。

 

 

 

巅峰对决后,

高中部第二届“紫阳杯”辩论赛的“最佳辩手”

由高三年级田润之和高二年级张家睿同学获得,

副总校长孔剑锋老师为其颁奖。

 

 

 

高中部第二届“紫阳杯”辩论赛亚军

由高二年级辩论队获得,

副总校长徐飞老师为其颁奖。

 

 

 

高中部第二届“紫阳杯”辩论赛冠军

由高三年级辩论队获得,

总校长黄厚江老师为其颁奖。

 

 

 

伟大的时代不仅需要解构,
更需要建构。
年轻的我们,
在思辨中明晰方向,
在怀疑中坚定信仰,
以理性为舵,以热情为帆,

不断追求独立思考的力量!

 

 

 

文案:黄心远

摄影:张良 王煦妍

摄像:张志超 王煦妍

美编:王煦妍

审定:苏中附校 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