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融合课程 | 逐梦京城品风华,高二小匡班的精神之旅
日期:2024-12-02 08:17:17  浏览量:82

苏中附校高二年级“逐梦京城品风华”户外融合课程。

 

红叶随风舞霜天,北海画舫载梦还。
雄关漫道真如铁,风吹长城画影宽。

 

 

 

甲辰年十月十四,

苏中附校高二小匡班的师生,

告别江南的柔情与温润,

踏上北行的列车,

无畏路途遥远,

无惧寒风凛冽,

一路向北,心怀梦想。

在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

我们纵览壮丽的风景,

品味深厚的历史,

走进千年文化的心脏,

逐梦京城,品读风华。

 

 

 

第1站 北京城市规划馆

北京中轴线

北起钟鼓楼,

南至永定门,

全长约 7.8 公里。

故宫坐落其中,

承载着明清两朝的皇家威严与历史记忆;

天坛和先农坛对称分布,

展现出古代对天地、农耕的尊崇。

中轴线,

是建筑布局的脊梁,

也是一条无形的脉络,

脚步起自古代的辉煌,

走过2008年奥运的光芒。

——吴宇宸

 

 

第2站 雄关如铁

 

慕田峪长城,

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更是中国十四亿人的信仰所在。

我们要逐的梦,

应该如长城般坚强。

我们要品的风华,

应该似长城般幽深。

长城,一条东方的巨龙,

纵古今,横万里,

千年风霜,静默矗立。

我们于其上,

学习长城的基础知识,

了解长城历史,

探究长城墙体建筑,

团队合作搭建拱形城墙。

当站立于城墙之上,

共同朗诵《清平乐》,

内心不住感慨:

吾辈热血青年,

始终追随至高无上的那一抹红!

——郎佳咪

 

第3站  日出东方

 

红旗升于晨曦,

巨龙立于东方。

天安门广场,

每一天的清晨,

第一缕阳光洒下,

穿透薄雾,

照亮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

升旗仪式,

庄严而肃穆,

不仅是对国家的致敬,

更是亿万中国人民

心中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五星红旗在军乐声中,

在神圣的国歌中缓缓升起,

那一刻,

时间仿佛凝固,

每一颗心都在与国旗

同频共振。

——王笑谦

 

 

 

第4站 国博印象

在国博的探寻,从脚下开始,

我轻触大地厚重的脉搏,

聆听历史那久远的心跳。

橘黄的灯光洒下朦胧的光辉,

穿透玻璃的面纱,

映照出旧日的余晖。

朱黑的漆器,青铜的人面;

白玉的偶像,镌金的冠冕,

文物褪去了匠人双手的余温,

迈着沉稳的步履,

跨过万水千山款款而来。

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一件件国之大器沉默不语,

聆听他们的故事。

历史的回响,余味悠长。

中华之文脉,

在青铜的锈迹上,

在陶器的裂隙里,

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于皓铭 袁心一

 

 

 

 

 

第5站 老城风华

 

北京对我来说,

缺少共鸣,

这份距离感,不仅是文化上的,

更是风土人情的。

作为南方人,

在这座北方城市里,

我仿佛成了局外人,

不断在寻找切入点,

或许,胡同是其中之一。

也许是超一线城市的繁荣与从容,

北京的胡同,

并没有被过度商业化,

它依旧保留着生活的功能。

胡同里的人们,

生活在流动的文化中,

却并不被局限。

外人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坐在胡同口,

吹着凉爽的风,

自然而然地与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融合,

被它最质朴的一面所感动。

——朱佳怡

 

第6站 话剧情韵

 

 

北京的鼓楼西剧场,

隐匿在鼓楼西侧的小巷里,

却是耀眼的文化地标。

如同莎士比亚的

“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于苏东坡的故事,

每个人的解读也不同。

《东边坡上的今夜酒与明月诗》。

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

更是苏东坡精神与现代青年生活的交织。

通过先贤的交际、理想、欢笑和泪水,

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

“既然上不去也下不来,

那不如欣赏半山腰的景色。”

这句话,

或许能在同学们心中生根,

带领他们走向未来。

 

我相信,

东坡先生一定在那个夜晚

装点了我们的梦境。

——殷正浩

 

 

第7站 北京大学

走进北大的那天,

校门正逢翻新,

想见,

不久后帷帐落下,

这座历经风云变幻的百年大学,

又将添上新装。

我们走进了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贴近地心的脉搏,

聆听寰宇的声音。

 

北大地空人各地收集回的古化石、

李四光先生生平的特别展览、

别开生面的地质课、

研究生学长独到的学习方法

……

都让我们距离心中的繁星更近一步。

——郑思铭

 

 

 

从第一站的俯瞰到最后一站的逐梦,

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

我们走过古老的遗址,

也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通过户外课程的特色体验,

我们将课堂知识与城市文化相融合。

 

这段旅程,

不只是对这座城市的探寻,

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

我们在实践中汲取力量,

在文化的脉络中,

书写属于我们的未来。

 

文案:张晋瑜与部分高二同学

摄像:张志超 杨政 高二组全体老师

摄影:张志超 高二组全体老师

美编:杨政

审定:苏中附校 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