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融合课程 | 逐梦京城品风华,高二高三小匡班这样打开大北京
日期:2023-11-22 09:34:36  浏览量:283

  农历十月初三,苏中附校高二、高三小匡班的师生,踏上逐梦京城之旅。

 

国博印象


当北国金黄的晨曦

洒落在动卧车厢初睁的眼眸时,

小匡班北京之行的第一站,

徐徐拉开序幕。

 

行至中国国家博物馆,

面对玉阙星闱的恢弘,

红山玉龙,人面鱼纹。

我们仰望上古的日月盈昃,

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看到商周的九州攸同,垂拱平章。

比作参与商,星宿来来往往。

放慢脚步,历史在这里拉开帷幕。

陈列在水晶展柜里的,

是千千万万个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高二2班 熊奕晨

 

 

 

老城风华

 

舢舻遮海水,仿佛到方壶。

北京之旅的第二站,

同学们来到了文化悠久的西城区,

览京城水脉,绘什刹地图,

探京城胡同,究文化成因,

徜徉在诗意中,

把握京城历史文化的脉络与传承。

 

漫步后三海旁,

从恭王府、会贤堂、钟鼓楼的古韵悠扬,

到金染夕云下水面的波光浩荡,

什刹海承古萌新,

几群活泼的鸭子与银杏树下对弈的老大爷

点缀了恣意与生机。

什刹海毗邻京城胡同,行道曲折绵长,

从狭窄弯绕的胡同里,

仿佛看见了史铁生笔下命运的构造。

——高二2班 洪梓萌

 

话剧情韵

 

鼓楼西剧场,在北京鼓楼西大街。

它不仅是作为一个文化地标,

更是一处能产生精神共振的地方。

因为戏剧从不在人身之外。

生活本身就是戏剧。

 

“太阳月亮照遍地吔,

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边城》以环境式音乐话剧的形式

向小匡班的师生展现了文学经典的魅力。

类似于“移步换景”一般的演出方式,

高低错落的舞台场地,

强烈的互动感与情感表达,

让每一位观众都有着不一样的观剧角度。

这是美与自然、人与社会各因素的交织。

叹惋、眼泪、热望和惊喜,

都凝贮在青春永恒的记忆里。

 ——高二2班 彭麟涵

 

 

 

  彭麟涵同学分享了她的观剧感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听完老船夫故事后演员让我们写的卡片。在回忆过心里那条最难以忘怀的河流后,写下对于我们内心来说的河流是什么。我写的是‘河流是以前所有时间的投影’,因为它见证了每一代人流失的生命。恰巧在戏剧的过程中,我的卡片有被演员读到,内心的激动至今难以平复。大抵戏剧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日出东方

 

深蓝天空中的羲和初升,

让世间万物的廓形从迷蒙中渐渐清晰,

朱红的城楼、月白的天际,

其下翻涌着人山人海的攒动,翘首以待。

日出的时刻来临,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激动的心随着上升的国旗升向天际。

我,在祖国的心脏,

终于和千千万万同心同德的同胞,

一同为她送上衷心的祝福,

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二1班 严心艾   

 

 

 

 

如铁雄关

 

燕山上,北风呼啸,

慕田峪,长城上险峻的一关,

跟随向导,沿级而上,

田野调查,旗语传信,

什么是射孔?

为什么排水槽要向外延伸半米?

红旗挥三下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传递敌情?

同学们在长城上磨炼了意志,

扩充了知识。

在团队互助、协力合作中

体悟了浩瀚的长城精神。

 

——高二2班 钟靓怡   

 

 

万园剪影

 

步下巍峨高山上的万里长城,

徜徉到断壁颓垣的万园之园。

夕阳下的圆明园,

一半叹息,一半惊艳。

叹大水法,叹海晏堂,

叹西洋遗址,叹火后遗迹;

惊山水秀,惊建筑辉,

惊十二兽首,惊浴火重生。

天下明园,无过圆明。

这里是中华民族永不可磨灭的创痛,

也是中华儿女涅槃重生的见证。

 

——高二2班 王明秀   

 

 

 

 

逐梦高校

 

北京,汇集了中国高校之精华,

中国学人之精英。

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

小匡班的同学们按文理分科,

兵分两路,逐梦高校,

为未来的自己,

许下腾飞的心愿。

 

 

毕业于苏州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学长,

带领高二高三理科班的同学们

穿梭在清华校园的各个建筑之间。

光影变换,风景绚烂,

经管、数学、物理、生物……

眨眼间,便是一整个人类文明的璀璨。

梦想在此处扎根,

余秀华《荒漠》里说:

“一个能升起月亮的身体,

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

日暖寒霜尽,风和学子吟。

待到花开传佳音。

——高二1班 黄新月

 


研精阐微,为民辟用,

勇攀科学高峰,

是中科院持之以恒的精神。

“从触手可及的日常到不为人知的真理,

从天马行空的科幻到求真务实的科学,

讲师为我们娓娓道来。

实验室的背影,

记录着理想与奋斗的轨迹;

楼道旁的照片,

辉映着人文与科学的交织。

敢和时间赛跑,

要为祖国争气,

苏中附校的同学们,

立志成为一股最积极的力量。”

 

——高二1班 王智见   

 

 

甫一入门,“实事求是”赫然显现;

作别之际,亦有“实事求是”

——这是一所“党办的大学”。

一路上可看见红色血脉的流动

——那“为人民服务”的字眼。

三位从苏中毕业的学姐为同学们分享

从不远的高考到以后的大学生活和专业选择

让我们把握当下之际更能展望未来。

 

“剥夺难过的能力也是在剥夺快乐的能力”

“设置一点'爱好'即小期待”

“不要担心失眠,年轻人熬个夜怕啥”

“你们以后会赶上数字人文的潮流”

 

……

我们在校园里漫步,

从金黄色银杏叶道路的尽头,

行至法学院的门口,

群鸽在广场上觅食、蹁跹,

在闪闪发光的阳光中盘桓。

我们抬头,

心之所向,

青春之许。”

 

——高二2班 欧纯如、欧雅如

 

 

北师大

作为北京的四大名校之一,

北师大以它特有的魅力

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子。

参观京师学堂和校史馆,

感受这里的历史底蕴;

听文学院张秋玲教授的专题讲座

《大脑中的剪刀手》,

体悟阅读的终极奥秘,

学会用书籍增加生命的厚度。

漫步在校园里,

银杏叶纷纷扬扬落在脚边,

相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

将会永远地铭记在我们心里。”

 

——高二2班 兰苏涵   

 


  高二1班沈康祺同学有感而发:“从进入苏中附校以来,我们每学期都会参加户外融合课程,从苏州走到绍兴、走到北京,经历着视野的拔高与见识的充盈。大千世界中,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独立存在,知识体系之间从来不存在什么厚障壁与隔膜。但如果仅仅凭着课本对知识进行单线学习,极容易让学科知识困在自己的领域圈里。而这时,户外课程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全局性思维,是在总体的知识体系之上来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进而培养的,是看待万象的多角度的认知与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趟旅程,

不仅让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知识活了起来,

还让同学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培养了综合性的思维,

锻炼了探索的能力,

将知与行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