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下午,苏中附校初三年级的部分同学与苏州广电总台主持人月月姐姐、平望文人陈志强老师一起共赴平望,沿着悠悠古运河,一同探索这座因“运”而兴的小镇基因密码。
旅途从一座书店开始,少年们与两位老师分享了自己曾经在大运河沿岸见到的独特人文现象。少年们开口的那一刻,便仿佛打通了运河的时空,从岸聊到水,从平望聊到枫桥,从历史遗迹聊到地道风物,从传说故事聊到平凡日常,满含笑意,娓娓道来。主持人连连感叹:本以为少年们了解到的都是大运河的宏伟诗篇,没想到还有如此的人间烟火气。
接着少年们与两位老师一同步入平望司前街,赏江南滴水瓦,用方言与老人闲话桑麻;走进京杭大集,品平望辣酱,追忆旧船票里的人生百味。捧起一把稻谷、拾起一串辣椒、套上几只蚕茧,少年们与主持人品味着小镇里的别样江南味;“不相上下”“细浪轻轻拍宝岛”“王熙凤吃肥肉”……少年们与灯谜专家陈志强老师一起共赏谜里乾坤、雅俗之乐。安德桥上,乍暖还寒的春风带着丝丝凉意。在这座承载着太多故事的古桥上,少年们与两位老师的思绪如蚕丝般延展,共话平望发展的新思路。听完少年们的想法,月月姐姐有感而发:古镇开发不是一味传承,而应有机融合。
朱潘琦:平望目前的发展问题主要在于缺乏长期的吸引力,缺少独特的,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关于开发平望独特性的问题,可以从它独特的IP进行挖掘。平望水系交汇,可以通过水系的依托开发有特色的水上市集。增添具有独特性的张志和、颜真卿等IP,开发特色文创,使平望的水上市集更具有独创性和吸引力。同时还可以创新性地开发具有运河特色的卡牌桌游游戏等,将运河与平望联系起来,在传承运河文化的同时增添趣味性,既吸引年轻受众来参与游戏,也传播了运河文化。
杜苏蒙:我们在上一次的研学中发现,虽然来平望观赏游览的人较多,但是年轻人的数量还是不足,所以我们就想,到底该怎样才能使平望在年轻人当中人气更上一层楼呢?我们联想到了一款当下非常流行的游戏,叫做原神,我们小组的研学方案就是希望让这两者联动,具体措施有:将平望作为一张地图载入游戏中,或者说出一些平望相关的皮肤或者形象,比如游戏中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形象叫做锅巴,或许我们就可以把它和平望辣酱的形象结合起来。而在线下古镇上我们可以开展水上花车节、cosplay等与游戏相关的有趣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平望,来到平望。但是我们的方案目前还有几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如到底怎么才能把古镇和游戏这样两个看似没有关系甚至风格迥异的事物自然地结合到一起,以及我们该怎样确保我们的研究中心在于对平望的宣传,不能使热度过去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我们的宗旨就是将游戏作为一个跳台,使平望这座古镇站到更高的平台,拥有更多的关注和青睐,与此同时也将古镇带有的那份特殊的厚重和底蕴输入游戏,使二者都能够得到升华。
计渌:走过平望老巷、弄堂里人家,庭院里种花的老爷爷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盆景簇拥在不过几平米的小院里,有一株梅花在灰墙边悄然带上了红。一切都充盈着一种不同于当今过度开发的商业古镇的慵懒与惬意。平望是一个使人静下心的地方。走过安德桥,坐在十米高的桥面上,轻轻扬扬的风从我耳畔掠过,裹挟着不远处小九华寺的风铃声,吹得人丢下浮躁与烦恼,在这里,心也会更加宁静。我想这是在当今快节奏生活里非常珍贵的一种“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苏中附校学子们的优异表现,离不开学校以融合为特色的课程体系。融合性户外活动课程一直是苏中附校课程的重要板块,在课程中实现德智融合、学科融合,一直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从“拾美老姑苏”中寻觅乡愁,在“登顶小五岳”中磨练意志,从“踏访新丝路”中探索科技奥秘、窥见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作为一所坐落在大运河畔的学校,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对大运河的考察。
2022年1月,中学部文综组响应苏州市“新年走大运”的号召,邀请学生利用假期与家人一起沿着运河展开徒步,并用“随手拍”的形式记录下美景或不足。同学们的观察,视角独到、细致入微。在此过程中,有一支“先遣部队”已利用假期深入了解平望,并制作了内容详实的调查手册,涵盖历史、诗词、风物等等。开学后,小队成员向其他同学做了全面的分享。
2022年11月,2020级初三年级的同学们踏上了“寻脉大运河”的旅程,从吴门望亭出发,一路走过枫桥、护城河、古纤道,最后来到平望四河汇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行程中的某一区域,将其开发为国家文化公园中的某一功能区,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并总结归纳出该区域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
大运河的开通本是为了漕运,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孕育出了独有的诗意。好的课程也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播下探索的种子,然后支起时光的花架,静待思想攀援而上,随时绽放绚烂的生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