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中附校学子绘制家族树与红色遗址地图,在知行合一中感悟家国情怀。
为培养学生对于家国文化
和革命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苏中附校文综组开展寒假特色活动,
学生们寻脉祖辈足迹,绘制家族树;
解码红色长江基因,制作地图与书签。
寻找文化血脉中的家国底色
孩子们通过创作家族树,
体会“祖先在下,我在上”的中华传统。
家庭访谈、老照片、信件、户籍档案,
都是同学们的信息源。
绘制迁徙地图探索祖先的生活轨迹,
理解地域文化对家族的影响。
在分享与交流中,
了解家族历史,增强家族凝聚力。
在人间烟火里读懂家国同构
从简单的树状图
到包含照片、故事的多层家谱。
少年们通过课程了解祖辈的奋斗史,
产生身份认同感,
不仅完成了一份家族档案,
更从微观视角理解宏观历史,
实现“以小见大”的文化教育价值。
从书签中看少年的情怀表达
书签虽小,却可承载祖训格言,
结合书法,赋予其文化生命力。
将祖辈经历绘成漫画书签,
成为家族传阅的“故事卡”。
书签既成为代际情感的有形纽带,
也体现了历史学习的趣味实践,
实现了教育与美育的双重价值。
家族书签如同一把“文化钥匙”,
让抽象的血脉传承变得可触、可用,
成为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的根”。
用手绘地图打开红色波涛
为了解准确的历史知识,
同学们查阅党史资料、纪念馆档案等,
精心手绘江岸红色地图。
在同学们的笔下,
长江如金色绸带横贯东西,
红色圆点在旁标注了革命印记。
通过地图串联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
既实现了红色基因活化,
又拓展了同学们的参与渠道,
让学生们成为“红色基因代言人”。
红色资源信息卡展示中国精神
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网络云参观,
感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一张张英雄故事卡与革命遗址介绍卡中
表达了同学们对中国精神的敬畏与传承。
各式各样的信息卡留存了历史记忆,
更激活了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的红色密码永续
绘制红色长江地图
不仅是地理与历史的结合实践,
更是一场生动的思政教育课。
通过将红色基因与长江文化相融合,
学生在创作中实现知识内化、
情感升华与价值观塑造。
同学们在这场红色教育中感悟到:
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征程,
以实践扎根,以担当立世。
苏中附校的少年们绘制的
不只是历史课本里的故事,
更是永不停息的红色血脉。
当我们在国旗下宣誓时,
黄浦江的波涛正把百年前的初心,
化作新时代催人奋进的号角
永不停歇。
文案:薛艳茹
摄影摄像:伍承华 部分学生
美编:杨政
审定:苏中附校 校长室
- 上一篇:
- 下一篇:户外课程 | 一日登五山,步履丈山河